Share this post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羽戈專欄Copy linkFacebookEmailNotesMore羽戈專欄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Dec 29, 2023Share this post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羽戈專欄Copy linkFacebookEmailNotesMoreShare羽戈:書評人羽戈 | “朝廷的排外热还常常有发作的倾向”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Jul 11編者按:最近“義和團”鬧的慌,用羽戈的話說“朝廷的排外热还常常有发作的倾向”。Read full story羽戈 | 每一个政治笑话都是一场小型的革命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Jun 17編者按:笑声则令他们心虚,令他们怀疑哪里的画皮露出了破绽,哪里的谎言露出了马脚,哪里的形象工程露出了豆腐渣的实质。本文為書評專欄作者羽戈文章,首發。 缅甸人开玩笑说,乔治·奥威尔写缅甸的书,不止一本《缅甸岁月》,《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虽然不着缅甸一字,同样与缅甸有关,这三本书,应该合称“缅甸三部曲”。他们还尝试解释:为什么说《动物农庄》是一本“很缅甸”的书呢?“因为它讲述了猪和狗统治国家的故事!那正是已经在缅甸发生了很多年的事情,直到今天。”至于《一九八四》,“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是没有‘主义’,没有提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或威权主义。这是一本关于权力和权力滥用的书,清晰而简单。”在缅甸,也许没有多少人读过这本书,“他们有什么必要去读?他们已经每天生活在《一九八四》里。”Read full story羽戈 | 作为导游的乔治·奥威尔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May 15《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艾玛·拉金著,王晓渔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 編者按: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不仅是缅甸的近代史,不仅是奥威尔的传播史,更是自由人的抗争史。哪怕并不了解缅甸,哪怕未曾读过奥威尔,只要心向自由,便有理由打开这本书,并将从中发现极权主义所制造的恐惧及其所恐惧的事物,彼地与此地,彼时与此时,竟是如此相似,正如宇宙塑料人《百分之百》所唱的那样,他们几乎害怕一切,“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怕他们?”今天推薦羽戈專欄《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同時推薦對此書作者Read full story羽戈 | 读书能教化权力者吗?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Mar 22绍兴有一家新青年书店,店主之一是我的朋友蔡朝阳。他的笔下,常常出现书店故事,我最难忘这一则。新青年书店的镇店之宝,乃是乔治·奥威尔的名著《一九八四》(有些版本作《1984》),开业半年,便卖出近百本,位居销售榜之冠。有一青年,到书店求购村上春树的《1Q84》,遍寻无着,结果买走了《一九八四》。店员说,其实买对了。对此,蔡朝阳引用《发条橙》的作者安东尼·伯吉斯之言感慨道:“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伯吉斯此言,十分激动人心。可是,如果较真,你会发现,阅读奥威尔,并不必然促使读者追寻自由、捍卫自由。有些人读罢《一九八四》,非但不思自由,反而借鉴“老大哥”的统治理念和治理术,施与自家王国,压迫自由,摧毁自由。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人民圣殿教”教主吉姆·琼斯,活学活用《一九八四》,把大洋国的治…Read full story羽戈 | 用鲁迅杀人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Feb 16編者按:“过分在气节上求全生活在那个苦难时代的知识分子,都不免是为那个残暴的政权在作开脱。” 《鲁迅的最后十年》,林贤治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 为鲁迅先生立传的人数以百千计,最得我心者,除了竹内好,便数林贤治。他人写鲁迅,将其当作客体,作者是作者,鲁迅是鲁迅,两者之间泾渭分明;林贤治写鲁迅,则将其当作主体,作者与鲁迅,简直要不分彼此,合二为一,甚至只见鲁迅,不见作者。林著《人间鲁迅》,上下两册,将近千页,虽是第三人称,却可作鲁迅的自述来读。能使鲁迅在纸上复活,不仅需要思想的相通,更需要风骨的相通。画虎画皮难画骨,写鲁迅,若无风骨支撑,便难以临摹其俯首背后的横眉、绝望背后的悲悯。这一点,恰是林贤治的擅长。他们相通到什么程度呢,我看林贤治近年来的肖像,竟有了一些晚年鲁迅的气质。Read full story羽戈:《知识与国运》后记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Jan 6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造化弄人,世事无常,种瓜往往得豆,种豆更可能一无所获。十来年前我涉足中国近代史,怀揣的种子,原是制度史,收获的果实,自2010年出版的《百年孤影》,到眼前这本《知识与国运》,前后五本,几乎清一色是人物志。内中曲折,半属时代,半在个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大都不足为外人道。唯一有待分说的是,从制度史到人物志,主动或被动的转型,促使我重新思考人与制度的关系:年轻的我一度拜服于制度决定论、制度万能论等神祇的脚下,读史渐多,阅世渐深,渐渐发觉,制度终究是人的制度,它不会从天而降,而需要人的建构,它不会自动运行,而需要人的维护,制度是手段,人才是目的,制度为人服务,而非相反。明白了这些事理,则有助于我们认知人力与人格、意志与德行的巨大作用,无论之于制度,还是之于历史。如秦晖先生所…Read full story羽戈專欄:内藤湖南与1899年的中国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December 30, 2023《燕山楚水》,内藤湖南著,吴卫峰译,中华书局2007年5月第一版 东国儒英谁地主,藤田狩野内藤虎。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 去中国旅行,乃是青年内藤湖南的夙愿。1897年4月,他刚过而立之年,被派往台湾——此时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出任《台湾日报》主笔之际,曾有意北上游历。在一本关于诸葛亮的书中,他写道:“著者今将经南荒,有欲跋涉禹域之志,若足及胜迹所存之所,得踏三分之国、千秋人物龙盘虎踞之地……”禹域是一个古老的说法,相传大禹平水土,分九州,为中国地理奠基,后世遂以禹域代指中国。内藤湖南对这个词情有独钟,其中国游记即名《禹域鸿爪记》,后由出版社改作《燕山楚水》。Read full story羽戈專欄:天国之痒与天朝之痒 波士頓書評 Boston Review of Books·December 30, 2023《天国之痒》,李洁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 《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刘晨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Read full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