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07/04 | 被污名化的海耶克與二十世紀紅色難民潮
編者按:从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发动政变夺取俄国政权开始,一百多年来大量流亡海外的政治难民成为共产国家阵营的标志性存在,也是世界移民史的重要现象。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書評專欄作者程映虹從全球角度對20世紀的紅色難民潮做了一個回顧,並對難民潮的漲落和體制的興衰了做了分析。最近,在美國和中國,波士頓大學奎因·斯洛博迪安教授的新書《海耶克的私生子:种族、黄金、智商与极右资本主义的兴起》(Hayek’s Bastards: Race, Gold, IQ, and the Capitalism of the Far Right,Zone Books)均引起爭議,斯洛博迪安教將海耶克和米塞斯置于新自由主义与极右翼关系的谱系之中來討論今天極右主義的興起,遭到了杰西·沃克的批评。沃克认为斯洛博迪安夸大了这些联系,缺乏直接证据,并称其“未能准确传达海耶克和米塞斯的思想”。類似的討論也在中國出現,推薦本週的書評短評:西门不暗|被扭曲和污名化的哈耶克:对《抽象自由的代价:奥地利学派如何为种族主义铺路》一文的批评。
7月2日是鋼琴家顧聖嬰的生日,為了紀念這位天才音樂家,上海作家勞倫斯特別重走樂顧聖嬰最後一次回家的路:從湖南路105號走到宏業花園103號。1967年1月31日,在接受完批鬥之後,顧聖嬰走回家,當晚與母親、弟弟一起自殺。這不僅是一段物理空間的路,更是一段沉重的歷史記憶,在這條路上,被迫自殺身亡的不僅僅顧聖嬰,還有當時上海一大批文人藝術家。
免費訂閱《波士頓書評》及相关事宜发送邮件:boshidunshuping@gmail.com,隨意打賞:Zelle,PayPal:boshidunshuping@gmail.com 用戶名:Boston Review of Books;長期支持請點擊下面訂閱,升級為付費訂閱。
書評短評
專欄
西门不暗|被扭曲和污名化的海耶克
编者按:最近,一本探讨新自由主义与极右翼关系的著作在美国学术界引发争议。2025年4月14日,波士顿大学国际历史教授、2025-2026年古根海姆学者奎因·斯洛博迪安(Quinn Slobodian)出版新作《海耶克的私生子:种族、黄金、智商与极右资本主义的兴起》(Hayek’s Bastards: Race, Gold, IQ, and the Capitalism of the Far Right,Zone Books)。作为斯洛博迪安的第七部作品,该书延续了他对新自由主义历史的深入研究。
程映虹|“红色难民潮”:二十世纪国际共运的难民史(上)
编者按:香港偷渡潮是二十世紀中國大陸與香港歷史交織的重要現象,反映了特定時期中國內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動盪,驅使大量民眾冒險逃往香港追求更好生活。根據陳秉安《大逃港》等資料,這一現象主要集中於四個時期,每波偷渡潮都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呈現出不同的動機、規模和特點。第一次偷渡潮發生在1957年左右,與農業合作化運動有關。當時中國推行集體化政策,農民失去土地自主權,生活陷入困境,特別是廣東沿海地區的居民,因靠近香港,許多人選擇徒步翻越邊境,或是通過游泳或小船偷渡逃去香港,規模相對較小,但已顯露民眾對政策的抗拒。第二波偷渡潮在1962年大饑荒期間達到高潮。大躍進導致的全國性饑荒使數千萬人面臨生存危機,廣東等地尤其嚴重,數萬人冒死穿越深圳河或邊境山區,甚至出現集體衝關事件。這一時期偷渡者以農民為主,偷渡…
程映虹|“红色难民潮”:二十世纪国际共运的难民史(下)
编者按:香港偷渡潮是二十世紀中國大陸與香港歷史交織的重要現象,反映了特定時期中國內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動盪,驅使大量民眾冒險逃往香港追求更好生活。根據陳秉安《大逃港》等資料,這一現象主要集中於四個時期,每波偷渡潮都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呈現出不同的動機、規模和特點。第一次偷渡潮發生在1957年左右,與農業合作化運動有關。當時中國推行集體化政策,農民失去土地自主權,生活陷入困境,特別是廣東沿海地區的居民,因靠近香港,許多人選擇徒步翻越邊境,或是通過游泳或小船偷渡逃去香港,規模相對較小,但已顯露民眾對政策的抗拒。第二波偷渡潮在1962年大饑荒期間達到高潮。大躍進導致的全國性饑荒使數千萬人面臨生存危機,廣東等地尤其嚴重,數萬人冒死穿越深圳河或邊境山區,甚至出現集體衝關事件。這一時期偷渡者以農民為主,偷渡…
福山與蒙克 | 美國對伊朗的打擊行動是否會提升特朗普的民望?
編者按:2025年6月13日 由以色列對伊朗發起的空襲,22日午夜,美國針對伊朗的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和伊斯法罕(Isfahan)三個核設施進行空襲。這些攻擊是美國首次直接參與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衝突。此後,媒體稱之為2025年中東「12天戰爭」。學者亞沙·蒙克(Yascha Mounk)與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就此在6月25日展開對談。福山分析,這次行動短期內看似成功,令伊朗處於極弱勢地位,但長期後果不明,特別是伊朗政權穩定性及其核野心。他指出,伊朗作為擁有9000萬人口的「嚴肅國家」,即使政權更替,核計畫可能持續,促使其他國家追求獨立核威懾。福山還認為,軍事挫敗可能加劇內部危機,但政權更替的結果難以預測,可能帶來民主轉型或內戰風險。與伊拉克戰爭相…
書評
勞倫斯 | 鋼琴家顧聖嬰最後一次回家的路
編者按:1967年1月31日,中國天才音樂家顧聖嬰,在上海音樂學院排練場接受完批鬥後獨自走回家,晚上她與母親、弟弟在家中開煤氣自殺,年僅二十九歲。7月2日,為顧聖嬰的生忌,上海作家勞倫斯再次重走顧聖嬰人生最後一次回家的路——從顧聖嬰最後接受批鬥的上海音樂學院排練場走到顧聖嬰的故居,並以此串聯起她的成長、成就與時代的殞地風暴。這不僅是一段物理空間的路,更是一段沉重的歷史記憶,作者不僅還原了顧聖嬰個人悲劇,也折射出時代對藝術與人性的摧殞。 作者以散步者的視角,將顧聖嬰的足跡與上海的城市記憶交織,武康路、湖南路、興國路等街巷成為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將讀者帶入現場。
書訊
Quinn Slobodian|Hayek's Bastards: Race, Gold, IQ, and the Capitalism of the Far Right
Hayek's Bastards: Race, Gold, IQ, and the Capitalism of the Far Right (Near Fu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