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亚当的学术与人生,如同夜幕下流星的坠落,其光芒转瞬而逝,却照亮了夜空及旷野中抬头仰望星空的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这一光芒,多年后依然为人怀念,有人追寻。感谢译者、编辑与出版社,《忧郁的秩序》便是亚当留下的余光,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温暖与明亮。”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杨斌教授為其老師亚当·麦基翁的中文版《忧郁的秩序》写下序言,回忆了流星一般短暂而耀眼的学术与人生。4月23日是世界图书日,北京大学的日本留学生孔德湧Tokuyu Ko用中英文向读者推荐三本书三本文学作品来谈如何面对历史。这三部作品分别是大江健三郎所著的《广岛札记》、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和韩江的《素食者》。程映虹教授(《纽约时报》当年如何报道苏联大饥荒?)和福山教授(《兩性關係變化的物質基礎:這與覺醒意識形態無關》)的最新专栏和艾莉克斯.馮.藤佐曼《被推到的偶像》的導論,则分别从历史和现在的角度,指出了我们所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杨斌|他如流星般坠落:回忆我的导师亚当
编者按:亚当的博士论文比较了秘鲁、芝加哥和夏威夷的华人移民,全球史的框架与视野已经隐约可见,这对他拿到东北大学历史系教职很有帮助。这篇论文研究了二十世纪初从中国南方到秘鲁、芝加哥和夏威夷的移民,其中有一些全球的视角和亮点,但整篇论文还是偏向比较研究。因此,在将论文修订为专著出版时,亚当花了很多精力,采用“网络”这个概念来突显移民的全球模式。后来曼宁教授把亚当在写博士论文时碰到的困惑归纳为“麦基翁难题 ”(McKeown’s dilemma)。曼宁教授解释说,一些对全球史感兴趣的博士研究生总会面临着同样的难题:究竟是先作一篇比较研究的博士论文而后找机会来阐述其中的全球联系,还是花更多时间调整结构来彰显全球模式?这当然是两难的选择。
孔德湧 Tokuyu Ko|置身于世,共生与史: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历史的三本文学作品(Bilingual)
编者按: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北京大学的日本留学生孔德湧以“历史”为题,挑选了三本文学作品来谈如何面对历史。这三部作品分别是大江健三郎所著的《广岛札记》、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和韩江的《素食者》,作者認為:“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与韩江的文学创作,分别从普遍性理念、个体存在困境和人际共情三个维度,构筑了东亚文学对历史暴力的回应谱系。尽管风格迥异,他们的作品共同指向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充满黑暗的过去历史以及其所带来的创伤?”作者希望,在“世界读书日”,“如果这篇文章能成为点亮大家的阅读生活与人生的契机,那将是我莫大的喜悦。”本文为中英文双语。
書摘
艾莉克斯.馮.藤佐曼|塑造歷史:《被推到的偶像》導論
編者按:歷史人物的雕像在相關討論中舉足輕重,因為它們觸及到那些二元對立,這些對立並非關於歷史本身,而是關於我們如何透過歷史看待自己:光榮或恥辱、善或惡、英雄或壞蛋。雕像記載的不是歷史,而是歷史記憶。雕像反映某人在某個時間點認為我們該有的想法。設立一尊雕像是有力的象徵,拆除它也是。
專欄
福山 | 兩性關係變化的物質基礎:這與覺醒意識形態無關
編者按:川普的貿易政策以及自4月2日「解放日」( “Liberation Day” )以來引發的軒然大波,是基於對社會變革的錯誤理解。他將美國製造業的衰落歸咎於自由貿易和全球化,並希望美國重返上世紀50年代的世界領先製造業地位。這可能將產生連鎖的社會效應,讓男性重新成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合法地位。
程映虹丨《纽约时报》当年如何报道苏联大饥荒?
编者按:值得指出的是,在杜伦迪对苏联制度百般奉承的背后,是他对这个国家的人民的极端蔑视。在公开报导中他用“要做馅饼就要打破鸡蛋”来为斯大林政权给苏联人民带来的灾难辩护。在背后他说得更露骨:上千万饿死的俄国人根本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们“都是俄国人”。
書訊
陳怡君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Francis Fukuyama | The Great Disruption: Human Nature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Social Order
The Great Disruption: Human Nature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Social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