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造化弄人,世事无常,种瓜往往得豆,种豆更可能一无所获。十来年前我涉足中国近代史,怀揣的种子,原是制度史,收获的果实,自2010年出版的《百年孤影》,到眼前这本《知识与国运》,前后五本,几乎清一色是人物志。内中曲折,半属时代,半在个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大都不足为外人道。唯一有待分说的是,从制度史到人物志,主动或被动的转型,促使我重新思考人与制度的关系:年轻的我一度拜服于制度决定论、制度万能论等神祇的脚下,读史渐多,阅世渐深,渐渐发觉,制度终究是人的制度,它不会从天而降,而需要人的建构,它不会自动运行,而需要人的维护,制度是手段,人才是目的,制度为人服务,而非相反。明白了这些事理,则有助于我们认知人力与人格、意志与德行的巨大作用,无论之于制度,还是之于历史。如秦晖先生所言:“‘消极的’自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争取,低调的制度必须用高调的人格来创立……”有人读史,读出了人的无力,我却读出了人的力量。
Share this post
羽戈:《知识与国运》后记
Share this post
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造化弄人,世事无常,种瓜往往得豆,种豆更可能一无所获。十来年前我涉足中国近代史,怀揣的种子,原是制度史,收获的果实,自2010年出版的《百年孤影》,到眼前这本《知识与国运》,前后五本,几乎清一色是人物志。内中曲折,半属时代,半在个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大都不足为外人道。唯一有待分说的是,从制度史到人物志,主动或被动的转型,促使我重新思考人与制度的关系:年轻的我一度拜服于制度决定论、制度万能论等神祇的脚下,读史渐多,阅世渐深,渐渐发觉,制度终究是人的制度,它不会从天而降,而需要人的建构,它不会自动运行,而需要人的维护,制度是手段,人才是目的,制度为人服务,而非相反。明白了这些事理,则有助于我们认知人力与人格、意志与德行的巨大作用,无论之于制度,还是之于历史。如秦晖先生所言:“‘消极的’自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争取,低调的制度必须用高调的人格来创立……”有人读史,读出了人的无力,我却读出了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