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全球化的數位時代,網紅直播成為跨越地域與文化的窗口,卻也折射出消費主義下的符號化想像。最近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與美國網紅「甲亢哥」直播中的中國大陸可謂是這種符號化消費的典型。今天的書評短評,借布希亞《消費社會》(The Consumer Society:Myths and Structures)與米爾斯《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White Collar: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es)的分析,剖析直播文化如何將中國簡化為一場「Decaf」(脫因咖啡)的消費體驗——滿足消費者對「安全」中國的幻想,卻迴避其複雜現實與內核。這種符號化消費不僅加深了對中國的刻板認知,更是忽略了真實社會的複雜與沉重。
说的很准。短视频和直播这种形式,提供给受众也培养受众爆裂但浅薄的爽感,不能调动“慢思考”。
中国互联网行业10年前大肆内训利用人的贪嗔痴来增加用户/流量,国外也有奶头乐阴谋论。理论消声觅迹了,实践悄悄的进行着:Decaf或者说符号爽化会越来越加速,大陆发明的爽短剧内容已国际化并悄悄自下而上占领全球市场。
解决贪嗔痴是个逆流而上的事,滔天洪水已来,自我修炼越来越难,也因此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