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虎 | 逼出一个USA
編者按:最后结论是“一个君主,当他的品格已打上了暴君行为的烙印时,是不配作自由人民的统治者的。”说白了,四个字:逼上梁山!7月4日為美國國慶日。特別發石破天專欄。
绝无组织安排,纯属巧合,美国国庆到来的那几天,我正紧绷胖脸儿,认真严肃地学习美国的“建国伟业”大片《1776》。1776年6月10日,闷热的费城,第二次大陆会议的代表们正要为好不容易提出的独立议案投票,那个“招人厌”约翰·亚当斯却提出延期,理由是:要为独立写一个宣言,那个“从天空抓到了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了权力”的老富兰克林表示附议。那位打扮成印第安人、带头将英国人的茶叶倒进大海的大会主席汉考克问,为什么?这两位伟人却回答不出来。这时,一个声音飘了过来:“为了置事物之常理于世人眼前,用简洁的语句博取他们同意。” 这是沉默的“红头发墓碑”杰斐逊,也即本想回家看新娘却被亚当斯逼着写宣言的杰斐逊。
17天后,杰斐逊的《独立宣言》写好了,如其所说,非常“简洁”,1300余个words;其所表达的思想真是“常理”而已,不就是“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嘛,这个道理咱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忧郁的哲学家阿多诺说,哲学中真正应该被认识的东西也许是那些脚踏实地的东西,而不是类似于崇高的东西。因此,与“崇高”的第一部分相比,我更热爱“脚踏实地”的第二部分,它占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从立法、司法、军事、经济等各个角度列举了乔治国王对殖民地的29条罪证,其中有15条属于立法司法方面的,“在这些压迫的每一阶段中,我们都是用最谦卑的言辞请求纠正;但屡次请求所得到的答复是屡次遭受损害。”最后结论是“一个君主,当他的品格已打上了暴君行为的烙印时,是不配作自由人民的统治者的。”说白了,四个字:逼上梁山!
实际情形确实如此。在1763年之前,殖民地的American们认为自己是大英帝国的公民,他们只不过是漂洋过海在一个新的地方创建了一个“小英帝国”,这只要读读美国地图上的英国地名,如New York/New England/New Jersey/New Hampshire/New Castle/New Haven等等,就知道这帮公民绝无谋逆之心,即便是造反大头目之一富兰克林在1751年谈到英国时,依然称其是“一个聪明而善良的母亲”。不过1763年之后,这些公民开始不听话了。因为从这一年开始,英国议会不断对殖民地征税,却不允许他们在议会中有代表说话。1764年,英国议会颁布《糖税法》,将进口到美洲的糖、咖啡、酒等物资的税提高了两倍,美国人当然进行抵制和反抗,但收效甚微;1765年,英国政府又开始征收“印花税”,购买每一张印刷的纸(每一份报纸、每一个文件、甚至是扑克牌)都必须购买英国邮票,美国人愤怒地砸了英国邮局。更令美国人愤怒的是,当他们提出“没有代表权,就不得征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诉求时,英国国会淡定地回答“no”。于是,美国人开始彻底抵制英国物品,甚至有1000个老板签订了一个不进口英国物品的协定。1766年英国不得不取消《印花税法》,然而就在同一天,却又颁布一个更可恶的《宣示法案》:大英帝国有权可以在殖民地通过任何一部它想通过的法案。而美国人干脆不认这个法案,开始要求自治权,不允许“被代表”。但这并不能阻止贪婪的英国征税的步伐。1767年,英国议会颁发《汤森税法》,玻璃、茶、铅、绘画和纸等东西征税,美国人开始新的抵制。1768年,麻省法院向其他各殖民地发信,认为这个法案违反了殖民地公民的天赋人权和宪法。这封“反信”到达伦敦后,英国立即派出一支四千名士兵的部队,漂洋过海来到麻省首府波士顿,1770年5月5日,发生一场骚乱,五名波士顿人被杀,史称“波士顿大屠杀”。
这个在中国最多算“较大安全事故”的大屠杀让麻省人愤怒到极点,在法庭上控告英国士兵谋杀,英国国会不得不取消大部分物品的税,只留下茶叶,双方重修部分友好。然而,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英国不久又向殖民地倾销茶叶,1773年12月16日夜,一群波士顿人干脆将茶叶倒进海里,这下英国愤怒了,立即通过一系列法案对麻省进行制裁。美国人则以牙还牙,1774年9月,麻省殖民地干脆召集其他十二个殖民地一起到费城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也通过了一系列的议案,其中一项是:人们有权力使用武器捍卫他们的权力。这真是太不给面子,大英帝国乔治国王立即宣布,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地正在叛乱,并于1775年1月决定出兵镇压叛乱。对此,美国人以暴抗暴,波士顿立即组织了一分钟速成的“minute men”民兵队伍进行自卫。于是,三个月后,当英军漂洋过海到达波士顿时,全世界都听到了的独立战争第一枪在波士顿郊区的莱克星顿小镇响起。接着,英军打着鼓儿吹着风笛,唱着《Yankee Doodle》(笨蛋美国佬)继续进军,十三个殖民地只好严阵以待,并推荐乔治·华盛顿为总指挥,并同时向乔治国王发信,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然而,不知为什么乔治国王那里毫无回音,乔治将军前线吃紧的战报却不断传来,终于在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上,全世界都听到了的《独立宣言》在费城响起——在此之前仅仅是要求自治权的十三个states的American 人,United起来宣布脱离英国,独立成国,是为USA。
若是按阿多诺的原则来看当时的《独立宣言》,它更像是一群逼上梁山的好汉发布的公开“檄文”,正如富兰克林在签名后所说:“我等而今务须生死与共,否则定遭处决。”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他们当中的任何人被捉住,可都是谋反大罪。“建国伟业”大片最后,看着汉考克主席为了让胖乔治国王不戴眼镜就能看清楚而把签名写得最大,我正要放松胖脸儿咧嘴笑,却跑来一个小传令兵报告,纽约已经被摧毁,华盛顿要带着5000名老弱残兵对抗25000名英军……若不是自己早就穿越历史身处两百多年后的波士顿,真很难相信就那么一群逼上梁山的乌合之众竟然能打败日不落帝国?实际上,当时的人们也大多不信,尤其是自信心爆满的作战英勇的英国将军豪,他奇怪的躲在有吃有喝的城市里,让没吃没穿也没子弹的造反队伍自生自灭熬过了两个寒冷的冬天,甚至在同伴伯戈因将军吃紧的时候,他都不出手相助。结果,伯戈因将军在萨拉托加投降了。战争局势从此扭转。法国首先加入美军并承认其独立。这下,大英帝国急了,立马送信给美国国会,表示愿意悔改所做的所有的一切,希望关系回到1763年之前。可惜为时已晚,此时这帮梁山好汉拒绝招安,决定将革命进行到底了。1783年,英国在巴黎签署和平条约,承认USA的独立。
在我看来,《独立宣言》的精神与生命正是从此时才开始真正显示的:这群好汉信守了他们在宣言中做出的承诺,没有在革命胜利后走向他们所反对的那一面,没有让《独立宣言》变成独立谎言,而是让《独立宣言》的思想不断回响在建国的历史进程中,以至于两百年后,“我有一个梦”的马丁·路德·金依然能够要求美国政府兑现《独立宣言》中的承诺——凡人生而平等,并拥有生命权、自由权与追求幸福的权力。今天,这恐怕应该成为世界“常理”。7月4日晚,当我在查尔斯河畔看波士顿国庆烟花时,第一次发现原来有些飘渺的烟花真的很美,有时脚踏实地也能触摸到一些崇高的东西,阿多诺的话也不能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