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 | 聯經中國史
▍【聯經中國史】簡介
*聯經出版公司五十週年鉅獻
*戰後臺灣中國歷史研究的總整理
*亞洲視野,國際視角,全新解讀
*終於,我們有一套新的中國通史
過去幾十年,臺灣的歷史學者們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嶄新成果。對於這些學術成果的積累,我們認為有必要展開一項全面的整理工作,因此有了「聯經中國史」的出版計劃。
這套書有以下幾項特點:
第一、寫作對象是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與學生,因此採用敘事性的手法,而非僅僅純粹的史學論述或理論解釋。
第二、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呈現新的視角,讓讀者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新的瞭解與認識。
第三、敘述的重心放在社會經濟、日常生活與文化發展,減少對宮廷政治的詳細描述。
第四、不再將漢族或漢字視為中國歷史的唯一中心,更加強調自古至今中國歷史與周邊不同族群的互動和交融。
第五、強調中國歷史與亞洲和世界的緊密聯繫,從更廣大的視野中突顯中國歷史的特色。
▍【聯經中國史】預定書目與作者
主編/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2024年2月出版:
《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呂春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陳昭揚(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吳翎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陸續出版:
《上古史》/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秦漢史》/李訓詳(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隋唐五代史》/陳登武(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史》/梁庚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明史》/徐泓 編(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
《清史》/葉高樹(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書摘|中國進入近代世界秩序的特殊性(【聯經中國史】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
【聯經中國史】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 作者: 吳翎君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0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從強盛到巔危的最後一個皇朝 從帝制走向現代國家, 進入世界秩序的嬗變和過程。 晚清帝國自鴉片戰爭以後一連串的戰事和條約,在國共兩黨各自表述的「革命史觀」主流論述中,長期予人「軟弱無能」、「貪汙腐敗」、「保守固拒」、「用人不當」等等負面刻板印象。更由於外交上的一再失利,使得晚清帝國又被視為近代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的始作俑者。 但這一時期的歷史現象極其複雜。在鴉片戰爭爆發之際,大清帝國尚未衰敗或失控,只是逐漸深化的內外危機,幾乎同時撲來。儘管如此,清帝國政權仍勉強持續了五十年之久,直到甲午戰爭敗給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始感受到國祚之衰頹。
書摘|中國事務的學習(【聯經中國史】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
【聯經中國史】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 作者: 陳昭揚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0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北族國家的擴張與征服,少數統治與挑戰 入主漢人世界的北亞民族, 如何建立起兼容並蓄的多元體制 ? 十至十三世紀之間,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相繼於中國北方建國,並開始向外擴張。隨後,南方的漢族社稷遭受波及,漢人的國家──尤其是宋朝──面對北方的衝擊及進逼,最終在西元1279年被完全征服,中國歷史由此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南方的漢人起初極力抗拒這些侵略,但在這三個北族國家的努力下,被統治的漢人逐漸認同了他們。另一方面,在統治過部分或全部的中國之後,這三個北族國家也有了類近中國王朝的表現,並在日後被視為中國朝代的一部分。
書摘|政權分立與「分合史觀」的謬誤( 【聯經中國史】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聯經中國史】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作者: 呂春盛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0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黑暗世界與多元璀璨文化並存的時代 突破「中華世界」的新國際秩序, 矛盾對立、相映而生,中國歷史上最糾纏難解的一段。 魏晉南北朝是激烈變動的時代,舊體制崩潰,亟需新秩序穩定社會。貴族是這個時代的核心,他們壟斷統治階層、加劇社會分化、激化異族起而自立;他們成就輝煌,不僅在藝術、文學等領域卓著,也促生新自覺與新思潮,創造豐富的玄學思想,更讓佛教、道教快速發展並深入民間。他們既是僵化的特權階級,高壓的統治者,卻也是平民的守護者、文化的傳承創新者。
書摘|清朝的歷史地位(【聯經中國史】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
一、清朝的歷史地位 清朝與現代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一六四四〕),八旗勁旅直入北京,時人遭逢「天崩地解」的劇變;對懷抱強烈漢族中心意識的人而言,更是繼元朝(一二七一—一三六八)之後,中國再次「亡國」。士人同時面對忠奸和夷夏的抉擇,拒絕接受「異族」統治的「遺民」,將「亡國」和「亡天下」、「治統」與「道統」加以區分,或寄望於「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選擇和新政權合作的「貳臣」,則藉由元朝統治下漢文化大放異彩的論辯,推翻「宋亡而中國亡」的說法。 關於「改朝換代」一詞,「改朝」固然是指政權更迭,若將「換代」作「世代交替」解,意味著新政權尚需經過一段時間,才會被人民接納。當清朝展現恢復秩序和重建社會的能力後,遺民的立場也出現鬆動,並提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之論,不再堅持儒家「忠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