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时任美国驻台湾代表的丁大卫萌发了为他立传的念头,不过这位蒋经国基金会顾问却拒绝由基金会出钱写一本官方传记。1994年底,丁大卫赴台湾出席蒋经国基金会董事会议之余,拜访台湾《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先生,并请余纪忠先生赞助出版蒋经国传记一事,余纪忠慨然允诺。丁大卫返美,找到了他在美国国务院长期共事的老朋友陶涵(Jay Taylor)。陶涵欣然受命,于1995年夏开始《蒋经国传》的写作。3年后,书稿完成,交哈佛大学出版社审定。哈佛大学出版社极其慎重委托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何伟林(William Kirby)和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n Nathan)审查该书稿。两位学者给出的意见是:无论从史学或政治学的角度看,《蒋经国传》都是极其精辟之作,建议出版。陶涵的英文初稿原800多页,哈佛大学出版社认为太长,后浓缩删减为435页。2000年10月,《蒋经国传》(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
Share this post
一位美国外交官眼中的蒋介石
Share this post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时任美国驻台湾代表的丁大卫萌发了为他立传的念头,不过这位蒋经国基金会顾问却拒绝由基金会出钱写一本官方传记。1994年底,丁大卫赴台湾出席蒋经国基金会董事会议之余,拜访台湾《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先生,并请余纪忠先生赞助出版蒋经国传记一事,余纪忠慨然允诺。丁大卫返美,找到了他在美国国务院长期共事的老朋友陶涵(Jay Taylor)。陶涵欣然受命,于1995年夏开始《蒋经国传》的写作。3年后,书稿完成,交哈佛大学出版社审定。哈佛大学出版社极其慎重委托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何伟林(William Kirby)和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n Nathan)审查该书稿。两位学者给出的意见是:无论从史学或政治学的角度看,《蒋经国传》都是极其精辟之作,建议出版。陶涵的英文初稿原800多页,哈佛大学出版社认为太长,后浓缩删减为435页。2000年10月,《蒋经国传》(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