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不暗 | 再论沙白:阴谋论,杠精,爹味,闹剧收尾时一个都不能少
1
关于沙白诈死的文章在昨天传播迅猛,为旁观者观摩道德闹剧带来了高潮。这篇用阴谋论罗织起来的文章,试图告诉读者,沙白瑞士安乐死事件是网红扮演的。作者我是认识的,这十年写的文章不外乎阴谋论,共济会,骷髅会,食人族类似这些耸人听闻的内容。
围观的人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前,都可以抡起道德大棒,指责诈死,想来也不意外。从这个事开始扩散后,有相当多人不是关心生死,而是把评价重点放在了这些事身上,她怎么能不顾父母感受?她怎么能说表妹捐不捐肾的事?她还支持器官买卖?她生病了还去韩国作死?
围观者对沙白的评价,并没有影响沙白安乐死的结果。但它影响到了生者的感受。满屏皆圣人啊。
圣人的思维,会不自觉地要求一个马上安乐死的人,具备完美的人格。
一个还没到生命最后阶段就寻求安乐死的人,你不停指责她性格里有极端的成分,说她性格有缺陷,这有意义吗。主动寻求结束生命,可以说跟自由有关,跟美有关。但肯定跟完美无关。你拿着锤子,看谁都像钉子。只能说明你是寻衅的杠精。
对于安乐死这样有伦理争议的事,支持和反对都是很正常的事。但很多人不是反对了事,而是步步逼问,为何不履行女儿责任,为何不听医嘱,为何如此自私,为何不积极抗争,把希望留到最后一刻?
只是这些慷慨激昂的人忘了,沙白缺健康,缺阳光,缺温暖,但唯独不缺爹。人家爹一路陪着,都没说啥。
以前女生们说国人爹味太重我感受不深,但沙白这事,确实是爹味盖过了其他任何的味道。
一个活到43岁,决定去死的人,你不停地说,你本应该如何如何?不说别的,这是自作多情加对牛弹琴吧。
2
我发现对沙白共情的多是独立的知识女性。
共情的人里未必是支持安乐死的。她们的反应是,女人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因为这个原因,她们可以暂时忽略伦理的争议。毕竟,自由更稀缺。
一个北京的女性朋友说,这事对她来说,是开启了自我认知的思考。
我观察沙白事件,有个感受,沙白像个突然闯入的冒犯者。她冒犯了那些对秩序有需求的社会群体,这个秩序是隐藏在文化结构里的:尊重生命,孝敬父母,听从权威(医嘱),不能太自私等等等等。
沙白所作所为,在以上这些方面都挑战了这个社会秩序。以至于“海边的西塞罗”会发文批评沙白和诺贝尔文学奖韩江小说《素食者》里的女主角:作死。
海边的西塞罗据称是保守主义者,他们非常注重秩序,秩序高于自由。所以不奇怪的是,国内一众号称保守主义的公号或视频号在沙白的事上,态度都比较消极。在他们看来,安乐死是积极自由,挑战了传统伦理的禁忌,不在保守之列。
还有一种声音是,沙白事件显现出来的是,中国个人主义盛行。他们把沙白的行为称为个人主义意识倒是对的。但这样的行为在中国即使谈不上罕见,也是稀缺的。我想他们大概率是把骨子里的狭隘自私精明算盘误当作了个人主义。其实大半个世纪前,费孝通先生早区分过了自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区别。个人主义有明确的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观念,并且在财产和自由方面有明确的边界意识,而儒家差序格局的自我主义正好是相反。自我主义是只想占便宜,不想负责任,尤其是缺乏公共责任意识。个人主义在国内的语境,虽不是那么正面,但也没必要再污名化。
这两种看法,大概都属于老中医摸错了脉。我想保守主义的保守自由,是父权制下既定的秩序,他们看不得女性活得如此张扬,如此任性,脱轨了的惊讶感。对于他们批评的积极自由,我能稍有理解。但沙白的自由选择,干预了他人的自由了吗?煽动引导他人去主动寻死了吗?你说她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任性,那是有。能误导大众去寻死?这么多年,我在网上看到过被聊天板砖拍死的人,从没看到一个被苦口婆心说服的活人,一个快死之人,哪来的感染力和诱惑力?
3
和一个朋友久别重逢。
三年多前失散于疫情中的微信永封中。
了解了她这几年的生活后,我说,能为自己而活是件幸福的事。
我在了解沙白的事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这句歌词: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
虽然一个人能活上几十年的光阴。但真正能自主的事有多少呢。除了跟父母博弈,还得考虑上司、同事、同学、朋友乃至爱人、孩子的感受,你内心的孤独是汪洋中的一条船,但社会和家庭像海印三昧的因陀罗网将你全面困住。当你能从容面对复杂关系,得心应手处理时,会被点赞,你成熟了。
在出生到死亡的两点之间,绝大多数人活得都不自由,权宜也好,苟且也好,总之不是自由自在。你顾忌得越多,别人会夸你更成熟了。
出生是你绝对不能控制的。但死亡,你有决定权不。所有的宗教和古代文明,都反对自杀。
理由有非常多。但核心就一个,人是资源。
现代文明当然不完美,但它比古代还是好了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点,把人当人。走得更远的国家,正努力做到,不仅把人当人,还把女人和男人平等看待。
把人当人,最主要的一点是,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核心的争议是相对主宰还是绝对主宰。人对自我的掌控,包括结束生命吗。古代这是禁忌,现代有争议,还允许尝试,这就是巨大的改进。
对照下这个,沙白引发争议的社会基础就清晰了。
有个女生说,女人要争取跟男人平等的权利太难了。你是男人,几乎不能理解。也许吧,这么漫长的文化规训,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这几天群聊里,大多数男生坚持一个观点,只要人会被当人看,男女不平等的事就会自然解决了。这是群比中国A股股民还乐观的人。
但女人们能共情沙白,还是个可喜的事。
一个公共事件如果只留下恶猜诈死的阴谋论结尾,那是悲哀的事。这是我思来想去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对生者的启发也好,对女性自我认知的提升也好,对不同生命态度的争议也好,在这有限的公共言论空间里,还是能碰撞出些有价值的观点。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而且都会死很久。余生可以慢慢想这事。每个人为自己负责。不要给别人传递枷锁,更不要抡道德大棒。
毕竟,我们都有一天用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