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J. 埃文斯| 第三帝國三部曲
第一部:《 第三帝国的到来》
第三帝国三部曲(理想国译丛 038-040)包括《 第三帝国的到来》纳粹德国的前传,魏玛共和国的崩溃史。完整剖析纳粹崛起的缘由,生动还原希特勒攫取权力的过程。
第三帝国的到来
作者: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第三帝国三部曲01
原作名: The Coming of the Third Reich
译者: 赖丽薇
出版年: 2020-2
内容简介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 ,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细致解析纳粹掌权的过程,获得今日的镜鉴——纳粹统治德国的时间虽只有十二年,却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在现代世界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理解纳粹的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明白纳粹独裁政权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时至今日依然必要。
从德国特殊的历史中寻找法西斯和民粹主义的根源——纳粹的崛起并不能简单视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特产物,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能使任何国家堕入暴力的深渊。本书详细阐述了历经一战、《凡尔赛条约》、恶性通货膨胀和大萧条的德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专制统治;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如何为激进思想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史学名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全景式纳粹德国史——基于详实的史料与丰富的细节,埃文斯出色地实现了语言生动、分析严谨与解释有力的完美结合,以中立的视角客观、准确地呈现了纳粹登台前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作者简介
理查德·J. 埃文斯,英国历史学家,以19、20世纪德国史,尤其是第三帝国的研究享誉学界。曾任剑桥大学钦定历史学讲座教授、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曾被授予汉堡艺术与科学奖,并凭学术成就获封爵士。著有《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等18本著作,其中《死于汉堡》获沃尔夫森历史奖。
赖丽薇,英文译者,译有《西西弗斯的神话》《创新自信力》《打破僵局》等书。
目录
图片列表
地图与图表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历史遗产
第一节 德意志的独特性
第二节 宣扬仇恨
第三节 1914年的精神
第四节 陷入混乱
第二章 民主之殇
第一节 魏玛的弱点
第二节 大通胀
第三节 文化战争
第四节 适者与不适者
第三章 纳粹主义的兴起
第一节 波希米亚式革命者
第二节 啤酒馆暴动
第三节 卷土重来
第四节 使命感的来源
第四章 通往权力之路
第一节 大萧条
第二节 民主制度的危机
第三节 暴力的胜利
第四节 致命的决策
第五章 建立第三帝国
第一节 恐怖开始了
第二节 国会纵火案
第三节 民主政体被摧毁
第四节 德国的一体化进程
第六章 希特勒的文化革命
第一节 不和谐音符
第二节 艺术的净化
第三节 “打倒非日耳曼精神”
第四节 一场“摧毁旧秩序的革命”?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第二部:《当权的第三帝国》
《当权的第三帝国》重现和平时期的纳粹党,如何以残暴血腥的独裁手段,一步步清洗、动员、武装德意志民族,将德国改造成一架全力冲刺的战争机器。
当权的第三帝国
作者: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第三帝国三部曲02
原作名: The Third Reich in Power
译者: 哲理庐
出版年: 2020-2
内容简介
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在纳粹党当权之初,没有人认为它会掀起又一场战争浩劫。在短短的六年间,它实行了一系列铁腕政策,镇压政治运动,整顿就业市场,刺激经济复苏,整合民间机构,打造民族共同体。正当德国人适应着新秩序带来的急剧变化,因繁荣稳定的假象而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不知不觉地被绑在纳粹的战车上,高速驶向滚滚硝烟之中。原来,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为发动战争而服务的。
在这部包罗万象、扣人心弦的历史巨著中,理查德·J. 埃文斯通过爬梳二战前纳粹德国在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政策和影响,以海量的数据分析与官方档案描绘了第三帝国极权统治的狰狞面貌,以生动的私人材料与亲历记录勾勒出普通德国人在这段历史中的鲜活命运,揭露了纳粹党如何以残暴血腥的独裁手段将德国改造成一架全力冲刺的战争机器。
作者简介
理查德·J. 埃文斯,英国历史学家,以19、20世纪德国史,尤其是第三帝国的研究享誉学界。曾任剑桥大学钦定历史学讲座教授、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曾被授予汉堡艺术与科学奖,并凭学术成就获封爵士。著有《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等18本著作,其中《死于汉堡》获沃尔夫森历史奖。
哲理庐,清华大学理学学士,比利时根特大学哲学博士,有广泛的欧美留学和研究经历。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史、科学的逻辑(包括演化生物学、社会科学和概率论)、20世纪初期哲学史以及文学批评。
目录
图片列表与版权信息
地图目录
序言
序幕
第一章 警察国家
第一节 “长刀之夜”
第二节 镇压与反抗
第三节 “人民公敌”
第四节 恐怖手腕
第二章 精神动员
第一节 启蒙人民
第二节 为德国而写作
第三节 视角问题
第四节 从不协到协和
第三章 灵魂改造
第一节 信仰问题
第二节 天主教徒和异教徒
第三节 青年就是未来
第四节 “反智斗争”
第四章 繁荣和掠夺
第一节 “战胜失业”
第二节 商业、政治和战争
第三节 经济的雅利安化
第四节 分赃
第五章 建立人民共同体
第一节 血与土
第二节 中产阶级的命运
第三节 驯服无产阶级
第四节 承诺与现实
第六章 走向种族乌托邦
第一节 以科学精神的名义
第二节 纽伦堡法案
第三节 “犹太人必须滚出欧洲”
第四节 碎玻璃之夜
第七章 通向战争之路
第一节 从弱小到强大
第二节 建立大德意志
第三节 强取捷克斯洛伐克
第四节 进军东方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第三部:《战时的第三帝国》
《战时的第三帝国》透过宏观的战争描绘与普通人的战时经历,细致讲述纳粹的军事征服与极端的种族灭绝。再现德国如何点燃战火,彻底改变20世纪的世界局势与历史发展。
战时的第三帝国
作者: [英]理查德·J. 埃文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第三帝国三部曲03
原作名: The Third Reich at War
译者: 陈壮 / 赵丁
出版年: 2020-8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透过宏观的战争描绘与普通人的战时经历,细致讲述纳粹的军事征服与毁灭。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直到1945年5月投降为止,德国以闪电战攻势横扫欧陆,占领法国、丹麦、挪威、荷兰等国,进攻英国、苏联和北非。从波兰战役、冬季战争、突出部之役、巴巴罗萨行动,到大不列颠空战、斯大林格勒战、诺曼底战役等,埃文斯以流畅的叙事和清晰的分析,娓娓道来一场场决定二战走向的关键战役,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
★深入探讨纳粹的种族灭绝与优生政策,从参与者、动机、手段、地点、人数、各界反应等面向完整剖析纳粹罪行。从纳粹重建欧洲种族秩序的企图,对犹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等“劣等民族”的偏见,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等人的意识形态,种族转移与清洗对战争经济与资源分配的影响,杀害精神病人和残疾儿童背后的“净化”心理,奥斯维辛、比克瑙等集中营内的惨无人道,大规模枪杀与毒气室建立的计划,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人数,以及德国民众对此的支持或反感,全面理解这场20世纪人类最大的浩劫。
★打破过去聚焦在战役或集中营的单一视角,全方位揭露第三帝国的战时体制及其运作,洞察纳粹自我毁灭的根源。本书以战争的推进为时间轴,鞭辟入里地探讨德国如何全面动员内政、外交、经济、殖民、人口管理、武器研发、企业合作、媒体宣传、宗教信仰、文学、电影、音乐、艺术、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如何控制擘画帝国的方方面面,倾全国之力投入“总体战”。
★不仅聚焦希特勒、戈培尔等少数纳粹高官,还扩及希特勒盟友、政府官僚、军事将领、普通民众,呈现更完整更真实的第三帝国。通过大量官方文件、会议记录、电报、信件、报纸、日记、回忆录等史料,埃文斯不但细腻地还原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等纳粹领导的心理、决策,更描绘影响帝国存续的装备部部长施佩尔、波兰总督府总督弗兰克、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B集团军群指挥官博克、党办公厅主任博尔曼、元首办公厅主任鲍赫勒、帝国首席新闻官迪特里希、奥斯维辛集中营长官霍斯等等,立体且全面地展现纳粹德国的内部机制。
★《时代》《出版人周刊》《卫报》《科克斯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名家推荐
埃文斯行云流水的文字,展现他对第三帝国历史及其浩瀚的文献资料的透彻理解……埃文斯对第三帝国最终覆灭的描述,扣人心弦的精彩程度堪比当年盟军对德国步步逼近的包围。……无论是历史学者或广大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后,都会为作者的叙事能力而倾心。
——《出版人周刊》
为什么如此渴望秩序和民族自豪感的德国人民,却毫不犹豫地跟随史上最鲁莽的罪犯走向灭亡?《战时的第三帝国》,理查德·埃文斯完成的历史杰作,几乎回答了这个问题的每个可能的面向。……这段历史已如此熟悉,但埃文斯凭借智慧、良好的架构与令人钦佩的清晰文笔,对这过去几十年来已被广泛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最好和最新的总结。
——《时代》周刊
我们都知道这段历史的結局,但理查德·埃文斯的三部曲更精妙地引領我们看清全貌
——《卫报》
鲜少历史学家敢尝试这样的宏大叙事,难以想象还有谁能改善这部作品,更遑论超越。
——《华盛顿邮报》
埃文斯将纳粹种族政策、内部党争和外交政策等传统研究方向和文化生活、教育政策和经济掠夺等更晚近的学术焦点结合在了一起;利用的材料五花八门,既有盖世太保文件和社民党秘密报告等经典的官方信息,也有当时德国人的信件和日记等一手记录,毫无遗漏地将纳粹德国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可谓包罗万象。
——《德国历史》
埃文斯避免了许多第三帝国历史著作的缺点:将第三帝国的历史等同于希特勒的个人传记,而普通的德国人不是希姆莱恐怖统治的受害者,就是戈培尔宣传狂潮的无脑容器。在他的笔下,第三帝国的历史没有主角,有的是一群被一视同仁的恶棍,他为读者呈现的是一个更加饱满而真实的第三帝国。
——《纽约时报》
“第三帝国三部曲”是现今所有语言中有关纳粹德国的最全面的历史作品。
——伊恩·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作者
“第三帝国三部曲”全面描绘了希特勒政权起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读起来令人叹为观止。它可能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衡量相关著作的标杆。
——罗伯特·奇蒂诺,美国历史学会学者
内容简介
直到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仍相信欧洲不会再次陷入一场全面战争,相信希特勒在重振德意志荣光时会通过外交手段维系和平,但这一丝希望在9月1日150万德国大军入侵波兰的那一刻彻底破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正式揭开,德国开始以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随着占领区的扩大,第三帝国实行新的种族秩序和优生计划,对象从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逐步扩展到“反社会者”、精神病人、残障儿童。从“安乐死”计划到种族灭绝,纳粹一步步实行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大规模谋杀。
从冬季战争、大不列颠战役、巴巴罗萨行动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理查德·J. 埃文斯结合战争进程的宏观叙事与各阶层、各种族民众的个人陈述,揭示德国如何点燃欧洲战火,洞察希特勒的野心与动机,完整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他更聚焦纳粹党的普通成员、一般德国人和“非德意志”人的日常经历与心境,细腻地描绘在这段悲惨的烽火岁月中,“普通人”是怎么生存的。全书融合了叙事、描述和分析,从战役、政策、党内斗争、经济发展,乃至文化宣传、武器研发、科学研究到种族屠杀,完整而精确地展现第三帝国从1939年全面开战到1945年彻底覆灭期间的各个面向。
作者简介
理查德·J. 埃文斯,英国历史学家,以19、20世纪德国史,尤其是第三帝国的研究享誉学界。曾任剑桥大学钦定历史学讲座教授、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曾被授予汉堡艺术与科学奖,并凭学术成就获封爵士。著有《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等18本著作,其中《死于汉堡》获沃尔夫森历史奖。
陈壮,以色列巴伊兰大学语言学在读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硕士;2017年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立大学访学,学习格鲁吉亚语;现主要从事形式语义学研究。曾参与翻译《俄国革命史》、《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From Rites to Law: A Historical Source of Chinese Law and Its Inheritance)等社科类读物;现主要进行口译工作。
赵丁,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欧美近现代史。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讲师。
目录
目录
插图列表
地图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披着人皮的野兽
第一节 闪电战制胜
第二节 新的种族秩序
第三节 “恐怖的暴民”
第四节 “不配活着”
第二章 战争的命运
第一节 “上天的安排”
第二节 “病态的野心”
第三节 巴巴罗萨行动
第四节 沿着拿破仑的足迹
第三章 “最终解决方案”
第一节 “毫无怜悯”
第二节 发动种族灭绝
第三节 万湖会议
第四节 “待宰羔羊”
第四章 新秩序
第一节 战争命脉
第二节 “命如草芥”
第三节 臣服于纳粹政权
第四节 总体战
第五章 “终结的开端”
第一节 硝烟弥漫的德国
第二节 漫长的撤退
第三节 “厄运降临”
第四节 新的“挣扎时期”
第六章 德国的道德体系
第一节 恐惧与内疚
第二节 毁灭的文化
第三节 致命的科学
第四节 抵抗
第七章 倾覆
第一节 “最后的希望”
第二节 “与全世界同归于尽”
第三节 最后的战败
第四节 余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