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詹姆斯 | 七次崩溃 :下一次大规模全球化何时到来
七次崩溃
作者: [英]哈罗德·詹姆斯(Harold James)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副标题: 下一次大规模全球化何时到来
原作名: Seven Crashes: The Economic Crises That Shaped Globalizationand thrive in the muck
译者: 祁长保
出版年: 2024-9
页数: 450
定价: 12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0178217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作者展示了过去200年全球化及其转折点的新历史。研究了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七次经济危机——19世纪40年代末、1873年同时发生的股市震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萧条时期、20世纪70年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危机——他展示了其中一些危机最终如何推动市场朝着劳动力、商品和资本市场更加跨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另一些危机则推动了实质性的去全球化。
作者指出了两种危机。那些由短缺引发的事件——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了更大的全球化,因为市场扩大,生产者创新以增加供应。相比之下,需求驱动的危机,比如导致大萧条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危机,通常会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导致全球化程度降低,同时伴随着这些事件的发生,人们对政府的怀疑态度也日趋浓厚。
本书还考察了一些关键的思想家,他们的著作塑造了我们对每一次危机的理解:1848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70年代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里昂·瓦尔拉斯和卡尔·门格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财政部长卡尔·赫弗里希;大萧条时期的凯恩斯;上世纪70年代的弗里德曼和哈耶克;2008年的本·伯南克;2020年的拉里·萨默斯和拉杰·切蒂。
作者简介
哈罗德·詹姆斯是普林斯顿大学克劳德和洛尔·凯利欧洲研究教授,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历史和国际事务教授,欧盟大学研究院玛丽居里客座教授,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专长于历史与国际政治。2004年被授予赫尔穆特·施密特经济历史学奖,2005年被授予路德维希·艾哈德奖。其十余部著作的研究范围包括德国比较研究、全球化、经济制度史等领域,其中《家族企业》《欧元的思想之争》等书被引入中国。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大饥荒与大反叛
马克思、《危机笔记》与全球化
第二章 有限的崩溃
杰文斯探索波动与模式
第三章 大战与大通胀
短缺
战争的代价
一般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
力不从心的经济学家:卡尔·赫弗里希
第四章 大萧条
全球化的繁荣
资金紧张
国际救援?
魔术师:凯恩斯
全球化的暂停
第五章 大通胀:20世纪70年代
增长与生产效率
控制通胀
第六章 大衰退:2008年
多边响应
货币政策
新一轮经济民族主义
伯南克的解决办法
第七章 大封锁:2020—2022年
疾病与经济的关联
不平等
提升能力与管控
两种分析模式的故事
结 论 下一次大规模全球化何时到来
致 谢
注 释
名家推荐
《七次崩溃》是一部集最近200年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对人类社会演化进行哲学反思于一身的著作。作者的思考深度和品位,大致可以从下面这两句话中得以展现:“当经历一个尤为戏剧性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人们会向过去寻求指导或教训;同时,我们也根据当下的迫切需求重新解读过往的时刻……同理,20世纪70年代或2020年的经历改变了我们对19世纪40年代的看法。”
张宇燕,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全球化是个好事情。但是每一轮的全球化,人类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总是在事后才发现全球化的苦乐不均、风险增加。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读者能够了解的是全球化的原因和反全球化思潮的来源,而不是放弃推进全球化的努力。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人们常说历史会给人以启示,为前瞻未来演变趋势提供了指引。但这种情况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而是依赖于对历史准确地理解。詹姆斯·哈罗德对过去200年出现的七次经济危机对全球化的影响进行了精辟的解读,深入分析了它们对全球化所产生的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全球化的重启进行了预测。因此,他的新作《七次崩溃》值得一读。
乔依德,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后疫情时代,全球范围内分化的经济复苏路径为国家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埋下隐患,危机的阴影加速百年变局演进,大国博弈更趋激烈。在本书中,通过追踪近200年的七次经济危机,哈罗德为我们探究了全球化发展历程中各次危机的异同,并为这一块块危机沃土上诞生的经济思想家进行了群像式的演绎。规律只会迟到不会缺席,了解历史与预测未来的风险同样重要,仅凭这一点,这本书就值得一读。
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以经济史家视角透视了200年间的七次经济危机,其幕后肇因、“好”危机与“坏”危机,以及如何影响全球化兴衰周期。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最近一次危机冲击交织激荡,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但此刻断言“全球化已死”是轻率的,问题的关键是让全球治理跟得上全球化发展的步伐,探索开放、包容、公平、多元和可持续的新一轮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调节国家间和群体间受益不均。说到底,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与世界相通、共享繁荣则是人类心底的诉求。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
在我们拜读过的晚近欧洲史学者中,特别值得被提及与感谢的是哈罗德·詹姆斯。
托尼·朱特,著名历史学者
哈罗德·詹姆斯对金融危机的探索,以及这些探索如何验证了那些预见到危机到来的经济学家的观点,会让那些珍视经济学的人着迷。
埃德蒙·费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是对过去两个世纪危机如何影响全球化周期的一次大胆的历史解读。任何希望预测世界经济未来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