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為 | 國際左翼與反戰
編者按:《思想》49期推出「華人左翼思辨」專題。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王智明在專題弁言中說:
然而,何謂左翼或左派,並不容易給出一個完整和準確的定義。一方面,所謂「左」「右」實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平等期待中其實也有自由的向度,自由的嚮往中也不乏對平等的要求。另一方面,理念與實踐常有著理想豐滿而現實骨感的巨大落差,這也就使得理念的意義與評價不能脫離現實與脈絡的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其將「左」「右」單純地視為一種政治派別或是政治主張,還不如從倫理與情感、歷史實踐與當代論辯等向度去求索其實質的意涵。是以本專題收錄的九篇文章大體從以上三個方向來展開討論,力求呈現「左」的意涵、實踐與局限。
經《思想》雜誌授權,波士頓書評特選其中三篇連續三天刊發:錢永祥:《「魯迅左翼」的倫理:從同路人到獨立左翼》;傅大為《國際左翼與反戰》;施東來《無法達成的同志婚姻:關於當代兩岸思想輿論場中 「左」與「右」糾葛的一些思考》。此為第二篇。
在我1980年代上半葉於美國讀研究所的時代,歐美的新左仍然很盛,加上群左並立,但我很少以左翼來自我定位,而比較習於以「基進」(radical)1來自況與自我定位,而與左翼有所間隔。所以,我對台灣過去左翼的印象其實很模糊,在學校讀書的時代,也沒有特別花功夫去追溯一條台灣左翼的系譜。不過,透過一些特定的事件與時代記憶,還有我過去的閱讀以及教書時的課題,如台灣日治時期的左翼文學、戰後棲身台灣的中國老左/托派文字、1960-70年代的鄉土文學或現實主義文學、台灣的工人運動、乃至後來的統獨論爭等,混沌地讓我對台灣過去的左翼有點印象。而在這些印象裡,中國過去的各種左派思想,往往占了相當大的地位。想想這也很自然,以中文書寫與思考左派的傳統,過去半個多世紀自然是中國那邊累積的最多,而台灣從日治到戰後國民黨的時期,左翼思想多少都是禁區,能夠書寫與思考的人自然少很多。即使中共建國以來問題很多,但談到左翼的思想與文字,往往中國左翼所能夠發揮的力道就不小。到了解嚴前後,獨派政治與思想大興,左統遭到打擊、台灣左翼思想似乎也有被邊緣化的問題,而之後關於左翼的思想與文字,往往反而被統獨的問題與辯論所主宰。對於我曾與朋友一起發起的《台灣社會研究》這個基進學術期刊(Taiwan: A Radical Quarterly, 1988年創刊),它與左翼思想接近,但並不自稱左翼,對當年的研究生一代曾發揮不小的影響,它也曾受到統獨爭議的影響,而我後來也退出了這個期刊社。總之,似乎在二戰之後,我們在台灣所能談到的左翼,就常繞著海峽兩岸打轉。如果上面我對過去台灣左翼這樣的混沌印象沒有錯得很厲害,那麼這樣的左翼傳統,是比較狹窄的,而這篇文字,就想提出一個不同的左翼視野。
當然戰後1960、1970年代西方比較學院的左翼仍然繼續發展,從歐洲的新左、法蘭克福學派,到拉美的依賴理論與美國的世界體系論等,他們都多少順著戰前左翼大傳統留下的問題,忙著解釋戰後世界的新發展,包括歐美的變化,還有拉美以及東亞日本乃至新興國家的發展。不過,在這些學術左翼所關注的「資本主義的新發展與危機」之外,1960年代一個擴及全球的大事件「越戰」,促成了「國際左翼」的出現(就當時的脈絡而言,我這裡只舉幾個第一代美國的國際左翼,如Noam Chomsky, Edward Herman, Edward Said, Howard Zinn, Daniel Ellsberg等,除Chomsky外,現在都已作古),他們的視野更國際化、並與全球各種抗爭有所聯動。2他們通常不是來自左派馬克斯理論或歐洲資本主義歷史的大傳統,而是從關切與反對越戰的殘酷現實問題開始,批判美國主流媒體的「製造共識」、挖掘美國五角大廈的黑暗檔案,到後來更關切中美洲、拉丁美洲的各種國際政治變局,以及美國中情局(CIA)等顛覆拉美的民選領袖與革命的行動。這也是1970年代新自由主義在美國大興的年代,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還指導推翻智利總統阿葉德後的軍政府如何發展經濟,也導致了後來問題重重。當然這批國際左翼的批評與關切也延伸到中東,到美國與以色列在中東的霸權、對中東石油的操控、以及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壓迫等等。這樣的關切與批判,最後自然還可以一直延伸到當代,從蘇聯的垮台、中國的興起、911、美國領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大肆侵略伊拉克及其他亞非國家,尤其是近年北約不斷的往東擴張,直接間接地影響了2022年以來的俄烏戰爭和台灣海峽的危機等等。而前面提到的中東,關聯到2023年10月7日後才發生的加薩的哈瑪斯組織與以色列右派政府的戰爭,發展至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巴勒斯坦平民作種族滅絕式的無差別攻擊,然後是美國與「西方」國家表面上要求人道停火、但實際上繼續大力支持以色列的老戲碼。在這裡當然也是全球國際左翼最新一次的大聚集,嚴厲批評以色列與美國的霸權建置,並在歐美社會引起比俄烏戰爭爭議更大的抗議潮流。
在這些長期連續性的國際衝突與事件中,國際左翼也持續成長,除了學院裡滋生了第二、三代的國際左翼(包括後來轉向的Jeffrey Sachs)外,如今還包括許多國際資深的新聞工作者、戰地記者、普立茲獎的得主、衝突地區的在地工作者與反全球暖化的NGO行動者等等。國際左翼的強項,不在傳統學術左派的大理論建構與複雜的分析方法,而在更具現實感的時勢與當代歷史分析,綜合各種文獻與證據,能夠快速與社運結合的戰鬥性論述。他們一直強調,美國的全球國際霸權,其實一直扮演各種國際危機的主導性角色。是美國拉著英國還有其他西方所謂「自由民主」的軍事強權聯盟與北約國家群,在國際上經常以軍事侵略來維持這個(在聯合國憲章之外)由美國所訂定的單極(unipolar)世界秩序。它們以新自由主義的思想為主導,加上新保守主義,大幅增加世界的貧富差距,不理會全球暖化、甚至鼓勵全球石化與軍火工業的突飛猛進。所以,如果國際左翼要能夠研究、處理、批判這樣一個世界性的大問題群,挑戰美國霸權精英的國際視野,與他們對著幹,這其中所牽涉到議題的複雜度很高,多國歷史與社會的多元狀況亦不易把握,需要更快速的溝通、了解與聯絡,這就需要在傳統左派脈絡之上大大提升視野和連繫了。還好,網路與資訊管道的興起,固然方便了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也提供了國際左翼在面對全球化與挑戰美國霸權意識形態時不少的幫助,包括他們所發行、由讀者所捐款的相當數量的國際左翼網路刊物,如Counterpunch, Truthout, Intercept, Democracy Now!, Jacobin, Codepink, Pressenza, Common Dreams, Peace and Planet News等等至少二、三十個,還有一些個人型的左翼評論名家網頁,如著名的 “The Chris Hedges Report”, “Seymour Hersh”, “Scott Ritter Extra” 等。但美國主流媒體也常利用不同手段來威脅這些小刊物的生存。
當然,讓國際左翼與台灣開始關連起來,關鍵點之一,就是反戰。3反戰這個口號與概念,對台灣中生代的知識分子而言,不見得陌生。簡單回溯一下反戰在戰後台灣的簡史,大約可以從當年楊逵的「和平宣言」(1949 上海《大公報》)4開始,1960,1970年代有無反戰活動我則不太清楚,但1990年的反波斯灣戰爭運動應是解嚴後第一次明白以反戰口號來活動與集結,對美國主導的波斯灣戰爭的抗議。當時許多的報章文章後來集結成《戰爭、文化、國家機器》(唐山,1991)一書。第二次可能更大型的反戰論述與行動,則是對美國等北約國家在2003年侵略伊拉克的抗議。這個在當時可說是全世界的反戰反美運動,後來在台灣的各種文字評論與紀實,則集結成《戰爭沒有發生?》(台灣社會研究,2003)一書。第三次的反戰引爆點,或許可以以去年2023年3月20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的反戰聲明記者會來代表。5
我們前後檢討反思一下。楊逵當年的和平宣言,主要涉及的是兩岸歷史的問題,點到日本,但美國並沒有出現。解嚴後第一、二次的反戰,世界霸權美國,也是「台灣關係法」的保護者,終於露出面目,成為被批評的對象。但是就我所知,當時台灣政府及其支持者並沒有與反戰者交鋒,反戰的論述與活動,大概僅止於參考與發揮國際左翼的許多言論,到台灣的美國辦事處去示威等。反戰基本上是比較關心國際政治的台灣知識分子的倡議與發聲,沒有遭受來自島內的威脅或謾罵。但是今年第三次的反戰則不同。除了批評俄國侵略外,我們更指出美國企圖以俄烏戰爭來削弱俄國,擴大北約來包圍俄國,更關鍵地批評到台灣當前政府的兩岸政策(抗中保台、逢中必反),完全不反省台灣與美國近年來不斷挑釁中國的過程,是造成台海緊張關係的一大因素。這個來自我們深入閱讀國際左翼而發展出的論點,就不再只是批評美國的全球霸權攻勢而已,而更挑動了台灣內部的政治狀態與反省兩岸關係的現況。這次的反戰,不再只是一些知識分子呼應國際進步力量的一時風潮而已,而更直接觸及反戰者各種人際關係的檢驗與政治批判。它使得第三波反戰者受到民進黨及其側翼強烈的批評、謾罵與抹紅。我們可能失去了第一、二波反戰時一些老戰友的支持,但也得到了一些新朋友的支持,如不少來自文化研究、外文學界與中國思想史學界的朋友,他/她們不少人是我們反戰聲明前後幾波有勇氣的連署人,畢竟連這些公開連署人也常受到綠營的質疑與批評。再者,國際左翼的世界衝突分析,更與台海或東亞的緊張情勢連結起來(誰是下一個烏克蘭?),台灣反戰者對海峽兩岸的分析,也開始與國際左翼對美帝全球霸權的分析有了具體的交集。他們開始認真對待我們的分析,甚至對話。6
本文在這裡開始提到中國,這也是國際左翼一個比較少談到的議題:他們如何看待中國。國內粗淺的反反戰者,常認為國際左派一定是一昧親中(如果還不是舔中),但情況並非如此。基於認真的國際比較與歷史分析,國際左翼對中國及其近年來的大興,有相當持平的看法。首先,對於比較中國與美國對待世界其他各國的方式,我所看過的一些國際左派,幾乎一致的認為,美國是個遠比中國「好戰」的國家,20世紀以來(甚至建國以來),它侵略與攻擊他國(特別是比他弱小的國家),幾乎無日無之。美國的軍事勢力與軍事基地,遍布全球與包圍中國,比起近年來中國企圖建立幾個海外軍事基地,雙方完全不成比例(大約750:10),這也是為什麼,雖然美國不斷散播中國軍費大增的憂慮,但實際上美國近年來所花的軍費以及人均的比例,都高於中國甚多(美國花到GDP的3%還多,而中國即使近年來,也都保持在1.7%左右)。即使在美國對中國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的包圍下,中國近年來還別走蹊徑,發展出全球性的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方案,雖然美國對此方案,不斷以新帝國主義、債務陷阱的傳統觀點來抹黑中國,但經過研究,其實情況基本上並非如此(包括Chomsky近來也常言及此)。
我這裡就以Gilbert Achcar 2023年的The New Cold War (Haymarket books)中討論中國的「和平崛起?」一章來說。Achcar從唯物的歷史來分析,看到中國是歷史上唯一沒有經歷從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包括俄帝)、而且長期被殖民、攻擊、與封鎖的大國。他仔細對比了當年蘇聯與二戰後中國二者的建國與經濟發展,基於歷史的特殊性,中國社會主義一開始的發展比較好。毛澤東狂飆之後,或許是基於好運與世界情勢,7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在鄧小平重實用的時代後取得大幅度的和平進展。經過那個時代,中國成功取得了一個小康社會的成就是真的,大幅甩開了之前從建國到文革時代的各種悲慘困厄情況。8而即使在此過程中,美國幾個總統仍不斷地對中國挑釁(包括對台不斷的軍售)、包圍與施壓,但中國仍在和平與低調的氣氛中逐漸崛起,一直到近年的習近平時代,對美國不再低調,並因為美國的施壓,從1990年代開始到最近的俄烏戰爭,都不斷促使中國與俄國靠攏,並與美國世界霸權所習慣的單極世界視野,分庭抗禮。同時,雖然相對於美國基本上忽視聯合國規章,中國不斷強調聯合國憲章的國際關係理想,但中國政府對內的統治,仍然有許多地方頗有問題,如對新疆維吾爾人的鎮壓,對香港市民抗議的笨拙處理,9還有對新冠疫情零檢出政策的大疑問,習近平個人權力的過度集中等等。何況,因為美國的不斷施壓與圍堵,中國與俄國的友好連結,不再客氣的中國是否能夠有智慧處理在全球氣候危機下的國際核戰危機?這是Achcar最後的憂慮。10
最後關於中共從20世紀末開始對新疆維吾爾人的鎮壓,這個複雜、遙遠又難以實證的案例,我這裡也說幾句話。一個持之有故的說法是,中共在新疆的鎮壓,是來自它順勢呼應美國在911後在中亞與阿富汗對塔利班的攻擊而發展的。所以從中共的呼應觀點來看,它也是在攻擊伊斯蘭的恐怖主義,以便順勢加強管控中國的西北,而俄國那時也呼應美國,提供美國在中亞軍事行動許多方便,同時俄國也順勢遂行在車臣境內的鎮壓。但美國後來為了對中國施壓,批評中國在新疆嚴重違反人權,則是一種偽善,因為美國在另方面則與印度的莫迪友好,完全忽略莫迪在印度境內賈姆(Jammu)、喀什米爾(Kashmir)等地對穆斯林的恐怖鎮壓。Achcar對大國兩面問題的評論是,一個政府在國際現實政治上的作為,與一個NGO人權社運團體的抗議,在本質上很不同。後者可以對中共在新疆的鎮壓作抗議批評,但美國政府則不應對中國的內政多嘴,否則只是自打嘴巴,因為美國政府的偽善與言行不一,更是舉世皆知而被討厭。11
回到台灣本地的情況。因為第三波的反戰活動正在進行中,我暫不言,但就在這個衝突與常被惡意謾罵、卻有時也有溫暖的支持的曲折過程裡,我對台灣的知識分子群體、乃至人文社會學界,有了些初步的觀察。就發源於統獨爭議的台灣知識分子社群而言,除了那些很容易把第三波反戰看成是左統來抹紅的朋友之外(其實我們根本不是),他們分析海峽兩岸的問題與危機,常都來自不同背景、傳統和思考路數,但卻都很少把號稱與我們有「堅若磐石」關係的美國納入分析的框架。台灣社會學的社群,傳統上偏綠,對台灣社會及其歷史有很深入的分析,但是對國際政治等議題(除了在東亞四小龍的相關領域外),很少著墨或了解有限,這是這次反戰我們可能失去最多朋友的社群。12反之,台灣的政治學研究向來重視國際關係,傳統上比較藍,倒是對國際政治、經濟與衝突情勢比較熟悉,但他們不少是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學者,類似美國名學者John Mearsheimer的操作,缺乏國際左翼的批判性論述、甚至很少重視聯合國憲章的理想色彩。但談及兩岸關係時,政治學者如吳玉山的團隊,倒企圖以中美台三邊的大國小國三角關係來分析問題,並沒有只局限於兩岸關係而已。另外最近有些出身政治學的媒體界批判團隊,如郭正亮、楊永明等,他們對美國企圖維持全球霸權的各種手段、以及與中國的大國博弈的討論,也常做出不少有用的批評。
另外,在社會學裡的中國研究,近年來以「中國因素」(中國或隱或顯地對台灣的各種影響與操控)的問題意識而引起了注意,他們《銳實力製造機》(左岸,2022)的英文與中文版在台灣綠營內受到重視,或可算是綠營抗中保台總策略下在知識界的矛頭吧。該書的作者群,近來也常在一些綠營基金會主持的會議中集體現身。但瀏覽一下這本書的內容,卻很容易發現,它狹窄地聚焦於海峽兩岸的傳統架構下,卻漏掉了一台更重要的製造機,那就是「美國因素」。其實,幾乎所有的中國因素,都可以置換成美國因素,而且更為嚴重。13
有時我會想,長期以來,我們看不到國際左翼觀點、看不到美國因素,當然是有道理的。從二戰、韓戰以後,台灣就長期籠罩在美國的文化霸權下七十多年,即使美國曾背叛中華民國,與我們斷交並協助把我們踢出聯合國,我們很快都失憶了。因為我們是長期陷落在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內習於自嗨的中華民國台灣,自豪於作美國世界霸權中的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中不沉的航空母艦。五十年來,我們有《台灣關係法》保護,美中關係的一度和解,還有中國低調對內努力經濟發展、對外企圖走入世界經濟體系等多重背景下所謂「保持現狀」的安定社會。這一兩代的年輕人不少已經習慣於這種現狀世界,懷疑任何可能的、有理想性的變動。但是,台灣關係法外的大世界正快速地變化,不理會我們。美國為了維持它在世界霸權的單極地位,即使它正逐漸式微,仍會使出各種新的手段,大國交易或戰爭皆有可能,而近一、二十年來的中國大興,除了讓美國震驚並想盡辦法阻擋外,中國也正快速發展另類的全球政治、經濟與金融合作(如與金磚國的連結關係),讓美國單極外的多極(miltipolarity)觀點逐漸流行於世。所以,台灣之後要怎麼走?要在《台灣關係法》之下再過一個五十年不變的保持現狀嗎?那是不可能的。中國已非昔日文革時期的吳下阿蒙。可以再讓多少未來的裴洛西、歐布萊恩們不斷來台訪問,不斷發給他們多少大綬景星勳章?在這個時刻,反戰,並積極地與中國溝通與交流,認真與他們討論中美台三邊關係的未來,又再次回到我們視野來了。
最後,我要再提出幾點關於國際左翼與反戰的台灣課題:我們要如何與國際左翼進行更實質的討論?國際左翼對歐洲、拉美、中東與非洲的理解常超過他們對美中台三方關係的歷史理解。如關於海峽兩岸與中國的未來,少數更附和中國的國際左翼,會粗糙地說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台灣就只是中國的一個省。14他們也很少注意到台灣內部的複雜性,只習慣性地粗糙引用很有問題的民意調查,但台灣多數人今天並非單純地嚮往美國而已,而維持現狀一詞,只會扭曲台灣民意的複雜性與歷史性。15再者,台灣知識分子需要鍛鍊能夠與國際左翼論辯的能力,需要多方增強我們對國際事務的左翼觀察視角。目前我們一般媒體所謂的「國際新聞」所具有的水平,基本上只是美國白宮與五角大廈對外發言的應聲蟲而已。一般國際政治名嘴較深入的討論,雖然有更多的國際知識,但常常只是呈現現實主義的觀點,缺乏批判性的國際左翼觀點。至於在國際反戰運動的議題上,國際左翼所具有的網絡管道與論述,是一個我們可以多利用與學習的地方。台灣的反戰,與東亞,如在韓國、日本、沖繩、甚至中國的反戰論述與反戰活動,聯繫似乎都很有限,更不用說全球南方國家與東南亞國協的會員國了。筆者也了解,本文所談的國際左翼,其實相當的局限,基本上仍然以美國的國際左翼群體為中心,缺乏一個更具全球性的多重國際左翼視野,16而我們如果要快速觸及全球一些其他各地的國際左翼,有時可能也需要借道本文所討論的中心才能觸及,如Chomsky團隊多年來所經營的廣大國際左翼網絡。
雖然說大家都是左翼,在這裡仍然顯現了中心與邊緣的差異。但正是因為台灣海峽問題的嚴重性浮現於全球視野,自然提升了台灣反戰朋友們與國際左翼交流與對話的機會,我們就有可能提出關於東亞左翼的新觀點與新行動。在我們十分有限的與國際左翼接觸的機會中,可以看到他們對我們論點的好奇與注意。台灣知識界70多年來被籠罩在美國主流文化與學術霸權下,要掙脫的確難,但美國已經開始式微,所以願意幫助我們掙脫的國際援手也多,當然希望是有的。
2024/1/2最後定稿
本文的完成,要感謝王智明、盧倩儀、蘇哲安、倪慧如、李亞橋等朋友提供的寶貴意見與批評。但本文的內容與觀點,自然由筆者負全責。
本文注釋
1 請參考傅大為,〈基進2.0 (Radical 2.0)〉,收錄在史書美等編,《台灣理論關鍵詞》(台北:聯經,2019),頁205-217 。
2 當然,美國的新左如馬庫斯等,當年也是反越戰學生運動的偶像。
3 另一個關鍵點,在解嚴之後,就是國際左翼工運團體與台灣工運團體的連結。當時台灣工運人士就前往美國工運團體取經。1988年遠東化纖勞資爭議,工運抗爭人士被判入獄,引起美國Asian-American Free Labor Institute的關切。同年留美人士引進美國工運經典影片Salt of the Earth到台灣,打上中文字幕,以片名「典範」在工運團體中廣為流傳。針對台商打壓尼加拉瓜自主工會,台灣還成立工作小組聲援尼加拉瓜勞工,並聯繫香港團體,翻譯出版專題「亞洲勞工國際串聯的經驗」等書。另外隨著台灣引進東南亞勞工,1999年台灣工運人士成立「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協助建成「菲律賓勞工團結組織」和「印尼在台勞工聯盟」,並走訪東南亞勞工進步團體交流。這些重要例子,筆者要特別感謝倪慧如的提供。
4 宣言文字可參考見楊逵文教協會,https://soyang.tw/~yk1906/index. php/about-yk/14-yk-peace。
5 請參考我們2023反戰工作小組(傅大為、盧倩儀、馮建三、郭力昕)的粉絲頁中的反戰聲明、前後共幾波的連署人(約八九十人)、與後續言論,見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32419 8215。
6 最近2023年的五、六個例子:受到兩位國外教授的熱心支持,反戰聲明的英譯文刊登於Positions 國際期刊,盧倩儀接受法國世界報的訪問談台灣反戰,盧倩儀與我接受了美國左翼Jacobin刊物資深記者的訪問,我最近與美國和平運動的重鎮Veterans for Peace (VFP) 組織者之一有過積極的對話,並接受他的訪談談反戰與和平,並已發表於Youtube。國際和平運動推動者之一、哥大名教授Jeffrey Sachs(2023唐獎得獎人)接受我們反戰朋友,特別是盧倩儀之邀,於2023年8月18日中研院歐美所進行國際視訊演講,與我們討論俄烏戰爭及其後果。第六個例子是筆者於2023年10月底受首爾的International Strategy Center 反戰與和平團體之邀,參與 ”Struggles in the Frontlines”專題討論,與南韓、沖繩、濟州島等社運分子、還有韓國女性和平運動者同台引言與討論,Youtube 實錄已經發表。之後還有更多的聯繫與文字,包括前面提及VFP全美副主席黃民有聯絡筆者所寫致台灣和平運動的一封中文信,已於去年12月發表於風傳媒。
7 Achcar這裡指中國官僚資本主義與制度性貪污,與其他各國不同,彼此形成了一個不斷再投資與快速成長的循環,或許這是一種好運道所致?見Achcar,頁246-255。
8 當然,除了鄧小平時代強調以實用取代意識形態,堅持低調推動中國的和平經濟發展之外,我也讀過有國際左翼企圖從中國文化傳統的中庸之道來解釋為何中國對外不好戰、求和平發展的說法。
9 從國際左翼觀點來看,當然香港的「反修例」或「反送中」運動,有相當大的爭議,筆者最近也在逐漸重新了解中,目前不準備在此文中多說。最近國際左翼一個強力而不錯的反駁,可參考前面註腳6最後提到的黃民有給台灣的一封信。
10 Gilbert Achcar 這位黎巴嫩的國際左翼,現在英國教書。去年俄國侵略烏克蘭後,他有些在國際左翼引起爭議的言論。他認為烏克蘭人為烏克蘭國家反抗是對的,他也嚴厲批評普丁的極權與俄帝心態。但當然他也同時批判美國和北約好戰、犧牲烏克蘭人、並反對和解。筆者瀏覽這本Chomsky相當推薦的書,覺得Achcar對烏克蘭的觀點似無不妥,且畢竟此也非筆者參考此書的重點。
11 Achcar也支持這個新疆鎮壓的起源說法,見Achcar, pp. 10, 266, 307。
12 台灣社會學界裡的確有些學者對歐美學術左派大師的理論著作有深入的研究,並以之來理解台灣社會,但對本文所說的國際左翼,則似乎並不認同,甚至覺得國際左翼的戰鬥論述與研究,缺乏深入的學術性,但這可能是學術象牙塔裡的本位主義。我在本文討論的國際左翼,基本上以國際政治經濟的左翼為主,與新左、西方馬克思主義等更理論、更歐洲歷史傾向的論述源流,關係都不大。
13 出版《銳實力製造機》的左岸出版社,在他們的「左岸中國因素系列」中,包括這本,已經出版了24本,但似乎卻沒有任何一本分析與批判右岸「美國因素」的書,「美國因素」它早被視為當然而視而不見。反戰團體中的幾位朋友,準備要對此書好好作深入批評。
14 退一步說,即使就中共觀點來說,「只是一個省」的說法也是錯的。從鄧小平以來,中共都是在一國兩制下來構思台灣。台灣這個特別行政區,想像中會有的權利,其實比一個省要大很多。見《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15 例如,在馬英九執政時期的「維持現狀」,就與蔡英文執政時期的「維持現狀」,內容與意義都相當的不同。
16 雖然筆者幾乎沒有任何接觸,但是台灣文化研究多年來強調亞際(inter-asia)的關係、脫離歐美中心主義的努力,應該在亞洲各地的文化左翼中已經累積起一定的網絡。我們也希望他們的網絡能夠有助於東亞反戰的發展。
作者介紹
傅大為,聚焦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後至清大歷史研究所任教,推動科技史與科技與社會(STS)研究。2007年轉至陽明大學成立科技與社會研究所,任新成立的陽明人社院院長。期間曾與東亞STS學界合力成立並主編 East Asian STS 國際期刊多年。早年曾於解嚴前後參與社會運動,發起《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2019年成為陽明交大榮譽教授。目前從事寫「基進知識分子」專書,討論的主題涵蓋Chomsky與傅柯,並與反戰朋友發起台灣2023年「反戰聲明」記者會、推動台灣的反戰與和平運動。關於筆者個人的心路與社會歷程,請參考敝人部落格的CV-b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