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 牡丹花開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與崑曲復興
牡丹花開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與崑曲復興
作者: 白先勇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24/03/2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但是相思莫相負 牡丹亭上三生路
二○○四年,白先勇集合兩岸三地文化菁英團隊悉心打造,歷時一年多規畫、製作排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在臺北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吸引無數年輕人觀劇,風靡一時。二十年來超過四百場的演出,如今風華正茂、雍容成熟,卻依舊瑰麗青春。
青春版《牡丹亭》籌畫過程歷經艱辛,白先勇大病歸來後自謂「天命垂成」,為崑曲復興奔走呼籲不遺餘力,從策畫、選角、舞美藝術……乃至籌募經費,無不親力親為,唐吉軻德般一往直前,甘為崑曲永遠的義工。
本書是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全紀錄,白先勇特撰近四萬字長文,娓娓道來崑曲情緣,製作青春版《牡丹亭》的來龍去脈──在全球各地巡迴演出、演講,於兩岸三地大學開設崑曲傳承計畫課程,培養青年演員及觀眾,展現結合古典與創新的崑曲新美學;主創團隊回顧二十年征程的行路之難;導演、藝術指導深度解析舞臺美學建構;更難得邀集演員們分享拜師學藝之路,其成長與蛻變、心血與淚水縱橫,從此崑曲藝術扎根入壤,冒芽,破土新生。書末附多篇重要學術論文及文獻,並有逾二○○幀全彩劇照及幕後工作照,多為首次曝光,融會學術思考與賞析寓樂之用,允為研究了解青春版《牡丹亭》及崑曲藝術最值得典藏之版本。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白先勇
民國二十六年生,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三十八年遷居香港,四十一年來臺與父母團聚。五十二年赴美留學,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八十三年退休,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八十六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曾先後獲國家文藝獎、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獎、北京中國音樂學院太極傳統音樂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二○二一年獲頒臺灣大學名譽博士、臺北文化獎。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八千里路雲和月》、《白先勇的文藝復興》,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小說多篇曾改編為電影、電視、舞台劇,並翻譯成多國文字。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
民國一○○年起致力整理父親白崇禧傳記,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與廖彥博合著)。一○三年在臺灣大學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程,將畢生對《紅樓夢》的鑽研體會傾囊相授,並出版《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策畫編纂《正本清源說紅樓》。
目錄
【輯一】 三生路上──敘言
牡丹花開二十年
──青春版《牡丹亭》與崑曲復興/白先勇
獨立東風看牡丹
──談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之成就/趙天為、韋胤奇
【輯二】 主創美學──製作團隊
青春版《牡丹亭》簡約淡雅的美學/王童
書法與舞臺的結合/董陽孜
我成了他的「御用書法家」
──董陽孜訪談錄/潘星華
崑曲中的觀音化身
──從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記》/奚淞
我與崑曲的半生緣/樊曼儂
借服裝跨進崑曲的門檻,看見不一樣的春色/曾詠霓
飄花無聲
──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花神舞蹈編創/吳素君
青春的迴響
──走進通識教育與全球網路的崑曲/華瑋
走過青春版《牡丹亭》的幾個起點/張淑香
賞心樂事誰家院
──白老師的絕美遊園/王孟超
二十年青春夢
──見證海峽兩岸劇場的變遷與發展/黃祖延
白先勇與崑曲復興的影像見證/許培鴻
永恆的旋律
──青春版《牡丹亭》的點點滴滴/辛意雲
永遠的初心
──寫在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二十週年/蔡少華
此曲只應天上有
──周友良訪談錄/潘星華
【輯三】 舞臺春秋──導演、藝術指導、演員
青春版《牡丹亭》舞臺總體構想/汪世瑜
文曲星競芳菲
──白先勇vs張繼青
把好每一場演出
──張繼青訪談錄/潘星華
青春夢‧憶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創演二十年
──「白先勇崑曲新美學」二十年歲月延續和拓展/翁國生
時光漸漸春如許
──談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與傳承實踐/俞玖林
兩位恩師/沈丰英
牡丹之後
──和梁谷音大師的師徒緣/呂佳
校園傳承版《牡丹亭》的經歷與反思/呂佳
似水流年,風規自遠
──青春版《牡丹亭》廿年之際/沈國芳
意到筆不到
──張繼青老師的教學要求/沈國芳
這些年,那些事/唐榮
我與蔡正仁老師/周雪峰
薪盡火傳,生生不息
──牡丹亭後「生行」的傳承/屈斌斌
人的一生會遇到多少人呢?/陳玲玲
我與劉異龍老師/柳春林
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感悟/曹健
一個普通大學生與青春版《牡丹亭》的緣分/楊越溪
【輯四】 天使贊助──贊助者
我與白先勇的君子之交/曾繁城
我的青春救贖/陳怡蓁
如果不是因為熱愛,你不可能把它做到極致/辜懷箴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二十年感言/余志明
甚法兒點活心苗/沈秉和
柏克萊打響加大四校巡演第一炮
──劉尚儉訪談錄/潘星華
有幸和青春版《牡丹亭》結緣/莫衛斌
青春版《牡丹亭》校園驚豔/邵盧善
我曾陪她(他)們走過一段青春歲月/沙曼瑩
讓彩旗在聖芭芭拉飄揚
──張菊華訪談錄/潘星華
【輯五】 學術研討──學者專家
崑曲復興,青春何在/王安祈
白先勇對崑曲復興的貢獻/季國平
白先勇和青春版《牡丹亭》/劉夢溪
古典崑曲的青春之歌/葉長海
傳承與傳播
──青春版《牡丹亭》與崑曲復興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式致辭/葉長海
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的全球傳播
──兼談青春版《牡丹亭》的現代魅力/鄭培凱
崑曲復興與白先勇的願景/黎湘萍
﹁白先勇時間﹂與中華文化復興/黎湘萍
姹紫嫣紅牡丹開,良辰美景新秀
──寫在青春版《牡丹亭》四百場公演前夕/周秦
論青春版《牡丹亭》現象/朱棟霖
「白牡丹」的香港情緣/金聖華
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對崑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鄒紅
崑曲與青春同舞,雅音共校園齊鳴
──青春版《牡丹亭》的「青春」之路/劉俊
再看牡丹
──談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紐約演出/汪班
崑曲進校園大有可為/周育德
校園傳承版《牡丹亭》的實踐及其意義/陳均
﹁白牡丹﹂與當代戲曲的價值導向/傅謹
承與傳之思考和實踐/劉靜
崑曲《牡丹亭》從青春版到校園版
──兼憶張繼青老師/何華
白先勇「崑曲新美學」之意義/王悅陽
屬於我們的《牡丹亭》
──校園傳承版《牡丹亭》排演實踐的探索/侯君梅
禮花與蘭花
──評說全本《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孫玫
崑曲《牡丹亭》
──從「青春版」到「校園版」/費泳
論青春版《牡丹亭》創制的「文人義工製作人」範例/鄒元江
湯顯祖劇作的當代闡釋
──緣起於青春版崑曲《牡丹亭》/鄒自振
論服飾圖案在青春版《牡丹亭》審美意象建構中的作用/鄒璐
傳統復興與中國經驗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海外改編與傳播/張娟、趙博雅
【輯六】 重要文獻
守護/余秋雨
以純美表現純情/許倬雲
中國和美國
──全球化時代崑曲的發展/白先勇、吳新雷
傳統與現代的審美對接
──論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演出及其意義/何西來
重新接上傳統的慧命
──從古典版《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寧宗一
青春版《牡丹亭》的三重意義
──在「白先勇的文學與文化實踐暨兩岸藝文合作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王文章
崑劇生態環境的重建
──青春版《牡丹亭》的珍貴經驗/古兆申
戲曲美學的傳承與超越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啟示/黃天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