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菲利龐 | 大逆轉:美國市場經濟的深層困境
大逆轉:美國市場經濟的深層困境
作者: (法)托馬斯·菲利龐
譯者: 蒙長玉,段小力
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1/29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在這本期待已久的書里,新生代傑出經濟學家菲利蓬指出,美國經濟的許多問題,並非是資本主義或者全球化的內在缺陷造成的,而是應該歸咎於企業權力的集中。通過政治遊說壓制競爭,最大的那些企業獲取了驚人利潤,同時壓低了工資,限制了投資、創新和增長的機會,加劇了貧富分化。美國市場曾經是全世界學習的榜樣,現在已經失去了競爭性。如果拿美國經濟跟歐洲經濟相比這一趨勢一目瞭然。
作者介紹
[法]托馬斯·菲利龐(Thomas Philippon),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Max L.Heine講席金融學教授,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他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為25位蕞傑出的45歲以下經濟學家之一,並榮獲貝納塞爾獎(Bernácer Prize),該獎項旨在表彰年度蕞佳歐洲青年經濟學家。目前擔任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和香港金融研究中心的學術顧問。曾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貨幣政策顧問小組成員、法國審慎監管局科學委員會主任與董事會成員,以及法國財政部長高級經濟顧問。
目錄
前言
致謝
.
0 導論
本書有三個結論:弟一,美國經濟中大部分產業的市場競爭性都出現了下降。第二,市場競爭性的弱化,很大程度上可以由遊說和競選獻金影響下的政策選擇來解釋。第三,市場競爭性弱化的後果是,更低的工資率、投資率、生產率、經濟增長率,以及更高的收入不平等。
.
█ 弟一篇 市場勢力在美國的攀升
.
1 經濟學家為何偏愛競爭……為什麼你也應該如此
這是因為競爭能夠降低不平等。首先,競爭可以提高工資水平,降低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因而在競爭性經濟體中,相對於勞動報酬而言,股票分紅所得較少。而金融資本往往比人力資本更加分配不均,所以競爭性更大的經濟體,其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很可能會更低。
.
2 無效集中,有效集中
產業集中自然會引起人們對市場受到控制的合理擔憂,但它也反映出市場中領導廠商的效率在不斷提高。有效率的廠商利潤豐厚,但持續的非正常利潤卻是一個糟糕的跡象。除非涉及掠奪性定價,價格低廉幾乎總是一件好事。
.
3 市場勢力的上升
在美國大部分產業中,市場份額已經變得越來越集中。與二十年前相比,產業領導企業更難以被挑戰和替代。與此同時,這些領先企業的銷售利潤率也提高了。有兩種假說能夠解釋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和銷售利潤率的上升,分別是超級明星企業崛起假說和國內競爭弱化假說。
.
4 投資與生產率的下降
超級明星企業崛起假說認為,效率提高是導致產業集中度日益上升的根本原因,進而預測:在集中度較高的行業,能夠看到生產率的增長;隨著產業領導企業越來越有效率,它們會聚集更多資源。然而我們實際觀察到的投資和生產率增長模式,與該假說並不一致。
.
5 市場自由進入的失敗
自由進入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再平衡機制,是市場經濟的關鍵所在。然而在過去二十年,美國經濟的自由進入機制已經被削弱。不僅每年的初創企業越來越少,而且進入高利潤產業的企業數量也不如以前多。市場進入率的下降,似乎可以用遊說和規制來解釋。
.
█ 第二篇 歐洲的經驗
.
6 同時期的歐洲
在大多數產業,歐洲和美國的生產技術相似,也面臨著相同的
貿易流。然而,歐洲並沒有出現利潤率增長、產業集中度上升和勞動收入份額下降——這些是美國特有的現象。這說明,我們需要將目光投向歐美之間的政策差異,而不是技術進步或其他外部因素。
.
7 美國物價過高了嗎?
美國物價漲幅比歐洲高出15%,但工資漲幅只比歐洲高出約7%。美國物價相對漲幅的一半可以歸因於持續提高的成本加成率。成本加成率與產業集中度的變化系統相關。證據有力地表明,過去17年,美國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引起的價格漲幅超過8%。
.
8 歐洲市場是如何變得自由的?
雖然歐洲的政客希望自己俘獲監管機構,但他們更擔心監管機構被其他國家俘獲。結果,那些原本對本國自由市場並不熱衷的政客,在歐盟層面卻可能成為自由市場的堅定支持者。歐洲各主權國家間的博弈,會導致超國家的監管機構比單一國家的機構更具獨立性。
.
█ 第三篇 政治經濟學
.
9 遊說
遊說活動對公共政策能夠產生非常真實的影響。美國的遊說支出增長迅速,絕大部分都由企業界承擔。但遊說在歐洲似乎不如美國那麼普遍,因此遊說可能是導致美國市場與歐盟市場相比競爭弱化的一個深層原因。
.
10 金錢與政治
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經濟權力來獲取政治權力,然後利用自己取得的政治權力,建立市場壁壘,損害競爭。15世紀的美第奇家族,曾利用同羅馬天主教會的借貸關係,獲得歐洲的政治影響力。美國是正在變得更像中世紀的佛羅倫薩,還是變得更像一個開放社會呢?
.
█ 第四篇 對一些行業的深入考察
.
11 銀行家的薪酬為何如此之高?
金融中介的費用率約為200個基點,與一個世紀前持平,這令人費解。儘管擁有高效的計算機和信用衍生工具,但與1910年的金融體系相比,現今的金融體系並不能更有效地將資金由儲戶轉移到借款人。今天金融業的效率,怎麼可能會不比J.P.摩根時期的金融業更高呢?
.
12 美國的醫療:自作自受的災難
公平地說,美國的醫療保健產業正受困於低效率。寡頭壟斷、利益衝突、監管俘獲,以及政治俘獲,美國的醫療保健體系提供了這幾種主要經濟弊病的典型案例。不幸的是,這些共同導致了美國醫療保健的高昂支出和低劣服務水平。
.
13 對明星企業的考察:頂尖公司真的不一樣嗎?
蕞頂級的科技企業是美國經濟的支柱,對這種觀點稍加分析就可見其是錯誤的。這些明星企業的顯著特徵是,它們雇傭的勞動力和從其他企業採購的產品都很少,而不是賺了多少錢或者股票市值有多大。因而無論它們發生任何事,對經濟整體生產率的影響都不會太大。
.
14 監管還是不監管,這是一個問題
科技五巨頭擁有大量用戶數據,導致與之競爭的初創企業無法在市場上立足。數據收集也為五巨頭壓制其客戶或供應商提供了便利。正如論者觀察到的那樣:“如果亞馬遜能看到你的銀行數據和資產,還有什麼能阻止它以你所能支付的蕞高價格向你出售貸款呢?”
.
15 買方壟斷勢力與不平等
亞馬遜確實沒向消費者收取高價。然而,亞馬遜卻利用龐大的業務規模,從供應商那裡獲取折扣。如果一個平臺能夠壓低所購商品的價格,商品生產商也將不得不降低勞動者工資。因此,監管機構應該確保折扣等形式的買方壟斷租金,不會成為市場進入的障礙。
.
16 結論
我驚訝於自由市場的脆弱性。我們將其視為理所當然,但歷史證明,自由市場更多地屬例外。自由市場本應約束私人企業,但如今,美國有許多私有企業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以至於即使服務糟糕、價格高昂、對用戶隱私缺乏保護,它們也不會受到懲罰。
.
附錄
術語表
參考文獻